比爾蓋茲曾在《如何避免氣候災難》中談到,不只因為看到氣候變遷的問題,也是因為看到了氣候變遷下的機會,未來結合科技與環保,將有可能創造一套全新的經濟模式 面對眾多企業家投入減煤除碳產業。
陳亭妃今天也強調,《溫管法》是消極被動的,只是國家有個教育人民的義務,但是《氣候變遷行動法》是積極主動的,人民可以從自身出發,去主動爭取相關的產業建構、從民生到產業,整個社會都共同推動。此外台灣民眾關心的中火燃煤議題,在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到2020年中火燃煤已減少610萬噸。
未來更要在2025年達成燃煤發電佔比降低至27%。洪申翰也說明,依《氣候變遷行動法》的精神,是要求行政部門用「跨部會」的思維來應對,而非過去把減碳減排都當成只是環保署的事情,而是要打造「碳中和國家隊」。江啟臣批台淪氣候難民,民進黨反擊:國民黨才是能源轉型無作為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日上午則在臉書發文表示,近年的氣候變遷不只影響民眾日常生活,缺水與能源問題更是影響台灣的經濟命脈。民進黨也反駁江啟臣,過去在國民黨馬前總統8年執政期間,當初風力發電的成長只達成目標的7.7%。我國比起亞鄰國家NDC目標(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,每個國家自提的溫室氣體減量貢獻)設定相對積極,但身為我國貿易競爭對手的日韓,兩者不論是短期或是長期的減碳目標規劃,都較我國進步,且日本新上任首相菅義偉也在10月26日表示日本將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。
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則表示,在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降為2005年的一半以下,這是當時回應國際的其後協議,但現在光是這樣的目標,可能已不足以與世界同步,甚至遠遠落後,雖然會面臨非常多挑戰跟困難,仍要下決心,在「2050年淨零碳排」的目標下,進一步統籌評估可能的途徑,加快、加大來跟世界同步。近期包括歐盟、美國、日本、韓國等都提出2050年「乾淨零排放」的目標,而台灣從2016年推動能源轉型至今,綠能已漸漸紮根,立委們認為,應該回應國際對台灣零碳期程的期待,跟上歐、亞、美國的新氣候目標,展現台灣氣候行動對國際的貢獻。英國對於福爾摩沙理解甚少,但是其他國家則不然。
再加上他在書中也提及了日本相關的歷史,更是讓不少曾前往日本的歐洲人士產生懷疑。這本書的出版日期可是1704年。因此,他開始藉由自己的外表和所聞欺騙周遭,博取注意與同情。但是地震、暴風雨等天災甚多,冬天也頗為寒冷。
(嗯,三小?) 福爾摩沙統治者是來自日本的皇帝莫里安大奴,他以奸計竄得日本皇位後攻佔福爾摩沙。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總之,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本書的作者。
此時的1703年,距離荷蘭被鄭成功逐出台灣仍不到半世紀,不少荷蘭人仍擁有對於這個島嶼的清晰記憶。撒瑪納札天生就擁有一瓣能言善辯的蓮花舌,又在旅行途中聽聞了不少的異國趣聞。(呃?番膏的記載竟然在歐洲也有出現?) 福爾摩沙曾經歷伊斯蘭政權統治,也曾和歐洲荷蘭等國有著密切的貿易關係。相信各位看到這裡也猜到了。
Photo Credit: Antérieur à 1763 @ public domain《福爾摩沙變形記》作者喬治.撒瑪納札《福爾摩沙誌》在當時的西歐廣受好評,不僅被譯為多國語言,更是多次印刷再版。其中最早提出質問的,就是已在亞洲傳教許久的天主教耶穌會教士。再加上他自身對於語言學有極高的天分,甚至能當場湊出一句又一句的「福爾摩沙語」,一時之間連英國的學者們都相信了他口中的「福爾摩沙」。(夏天真的很熱,當時的福爾摩沙人很懂避暑嘛。
) 福爾摩沙的貴族習慣在地底建造豪宅居住,因此作者才會擁有和歐洲一樣白皙的皮膚。) 福爾摩沙人的祖先是日本人,因此和日本有著類似的風俗文化。
(喔,這個倒是沒聽說過,是哪族原住民的語言嗎?) 福爾摩沙人有吃人肉的習俗。撒瑪納札雖然連忙發揮了他詭辯的功力,用「福爾摩沙的煙囪是彎曲的」來圓謊。
而撒瑪納札則是以英國國教為後盾,狡詐的將話題引導至新舊教之爭脫身而去。最著名的懷疑者則是愛德蒙.哈雷(Edmond Halley),大家都知道哈雷彗星就是由他計算出軌道,並且成功預測這彗星每隔75年至76年會再度造訪地球的夜空。但隨著質疑越來越多,人們對他的信任已不如以往的堅定了。各位先生女士,請容我向您介紹喬治.撒瑪納札(George Psalmanazar)。) 福爾摩沙人稱自己的島嶼為嘉德阿威雅,嘉德是美麗,阿威雅則是島嶼之意,和福爾摩沙語意相同。所以他開始改稱自己是「福爾摩沙」人,一座西方僅知其名,但不知其祥的島嶼居民。
喬治.撒瑪納札根本不是福爾摩沙人,他甚至連亞洲都沒去過,甚至我們連他的真名為何都不知道。正如上文所述,《福爾摩沙誌》在英國廣受歡迎,甚至是翻譯傳播至歐洲各國。
) 好了,想吐槽的各位可以開始了。相對的中國是清朝初年的康熙年間,日本則是著名的「犬公方」德川綱吉幕府將軍統治。
而在聽到撒瑪納札否定的瞬間,哈雷就知道他抓到這個騙子的小辮子了。這就是架空的福爾摩沙偽史《福爾摩沙誌》。
事實上,他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法國人,但是天生皮膚較黃、面容也有些許亞洲人的風味。人們先是翻出了荷蘭傳教士干治士(Georgius Candidius)的著作來查證,他曾在荷蘭時期親自到訪福爾摩沙,並深入西拉雅族的新港社進行傳教和教育工作。一開始他偽稱自己是日本人,但是當時日本已和西方有所接觸。而且還沒和泰國弄錯,真是厲害。
) 福爾摩沙氣候宜人,風景優美。(來自於亞述國王薩爾瑪那薩爾五世)牧師因為「教化」異邦野蠻人的功績廣受稱讚,而獲得教會「認證」的撒瑪納札也正式走上了騙徒之路。
聽完他的「親身經歷」後,英國的觀眾表示:「他媽的,我看了三小?」是吧?和各位的感想相反。不少好奇的聽眾前來聽講,其中有純粹的好事之徒,也有正經八百準備吸收新知的學者。
換句話說,別說日本殖民了,連簽馬關條約的李鴻章都還沒投胎呢。不僅詳細記述了福爾摩沙的風土民情、歷史文化,甚至還描述了珍貴的福爾摩沙文字,乃是語言學史上的一塊瑰寶。
他幼時曾在教會學校就讀,也因此習得了流利且精湛的拉丁文。事實上,當時的英國大眾對於福爾摩沙的理解近乎趨近於零,他們只知道有這個島嶼,但是對於福爾摩沙的史地文化毫無認知。根據地理常識,福爾摩沙——也就是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之上。所以撒瑪納札在回答否定的瞬間,馬腳也從他的口中露了出來。
牧師宣稱他教化了一名來自遠方的異教徒,並且給了他一個聖經風格的名字:喬治.撒瑪納札。但是隨著書籍的出版,開始有人對於撒瑪納札產生懷疑。
因此在每年的夏至,陽光將會以90度直角照下,也就是「從煙囪直射而下」。福爾摩沙王族的末裔,19歲時被天主教徒綁架流落他鄉,橫跨重重惡海來到不列顛居住。
文:Satoman西元1704年,曾有人出版了一本記述台灣史地與風土民情的暢銷書籍。(怎麼開始感覺怪怪的,只不過好像也沒講錯很多
发布评论